《中央社》頂級酒市場 波爾多轉夯布根地

 

波爾多預購酒(Bordeaux En Primeur)曾是頂級酒市場中,最受葡萄酒愛好者與藏家青睞的品項,更是酒商與投資客每年必買的酒款,但近兩年,卻生意清淡,乏人問津。

會稱為預購,是因為這些前年底才採收製成的酒,多半剛發酵完成,還沒有經過陳年或調配(Blend)。這些沉睡於橡木桶中的酒,要到隔年才會被喚醒,由專業釀酒團隊仔細甄選、調配,決定當年份的比例,最後裝瓶、貼標,運到世界各地,成為世人所愛的頂級波爾多名酒。酒商們習慣在預購活動後下單,因為這時候的預購酒,價格最低,買入最划算。一旦等到新年分正式上市後再買,價錢已經翻幾倍了。

Screen Shot 2015-11-14 at 17.12.48

過熱降溫的波爾多

但過去五年,來自亞洲消費市場的加入,卻大大改寫了原本的遊戲規則。新興市場挾帶大量資金進入預購酒活動,大幅拉高了近幾年的預購價。這讓歐、美等傳統消費市場大喊吃不消,提出嚴正抗議,但中國等新興葡萄酒消費市場,卻樂得照單全收。這場幾近瘋狂的豪賭遊戲,在前兩年來到最高點;以拉菲(Lafite-Rothschild)為例,光是2007~2010年份的酒商預購價,就從單支€ 200漲到€ 600,短短三個年份漲了三倍,也難怪過去幾十年都習慣購買波爾多的飲者,再也消費不起。

不過,葡萄酒終歸是看天吃飯的產業,接連2011和2012的兩個壞年分,重挫級數酒莊的銳氣;歐美酒商因前兩年買的期酒還沒賣出,資金週轉不及,多半不願意再預購,新興市場又因碰上壞年份,買氣急速減弱。眼看今年春天,2013年份的波爾多預購活動又要登場,情況會如何,沒有人看好。具領導地位的倫敦葡萄酒交易所Liv-ex指出,「2013年的波爾多,是個產量極低、品質欠優的年份。」看來,級數酒莊若想討回買家的歡心,得在預購價釋出些誠意才行。

Burgundy

眼光看準下一個明星產區

離開衰事連年的波爾多,法國另一個赫赫有名的布根地(Bourgogne)產區,這兩年倒是展現驚人的潛力,成為投資家與藏家的聚焦之地。從Liv-ex每月發表的頂級酒交易地區報告《Cellar Watch Market Report》中可發現,截至2012,波爾多仍占每月交易量的90%,但到了2013年,交易量卻下修至83.4%。在此同時,布根地頂級酒的交易量正在大幅成長,其中2013年六月的交易量,竟然要比2010年同期交易量增加了五倍,而隆河產區(Rhône)也有三倍的成長。

以布根地的第一名莊羅曼尼·康帝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ée Conti,簡稱DRC)為例,旗下所有特級園(Grand Cru)酒款的交易量,這六年來已成長109%,其漲幅要比業界最具參考價值的Liv-ex 50指數、Champagne 25指數和Super Tuscan 25指數要來得高出許多,證明有愈來愈多投資者開始轉而觀察DRC,也樂意投入戰場。而由英國B2B雜誌《The Drinks Business》與Liv-ex共同公布的〈Liv-ex年度百大佳釀〉中,也可以發現2013年的排行榜中,光是新上榜名單就多了七家布根地名莊。

446317

台灣邁入成熟葡萄酒市場

而台灣葡萄酒市場對於布根地酒款的接受度其實頗高。綜觀所有上榜的布根地名莊,其實有不少是早就已經被引進台灣市場的傳統品牌,包括Leflaive、Ponsot、Jacques-Frédéric Mugnier、Joseph et Philippe Roty、Dujac、Faiveley、Comtes Lafon與Bonneau du Martray等,其實在台灣都很容易找到,想買不怕沒有。

有趣的是,雖然布根地頂級酒一直以來都深受藏家喜愛,但在頂級酒交易市場的表現,向來不如波爾多市場來得穩定。她認為,可能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藏家屬性不同。以台灣第一家葡萄酒線上商務平台iCheers愛酒窩為例,光是布根地就有多達300款,自然足以吸引不少布根地迷。台灣的布根地買家多半是自己收藏或送禮用,鮮少轉賣;這些忠誠的布根地愛好者,許多是是試了全世界各地的酒之後,才來到布根地,就再也無法離開。

*原刊於《中央社》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