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非主流的粉紅滋味

源自法國波爾多(Bordeaux)的葡萄酒暨烈酒大展(VinExpo),每兩年於香港舉辦一次,近十年來,每年都會發表葡萄酒與烈酒的產業經濟研究報告,相當具參考價值。今年,我照例報名參加,打算仔細聽研究統計結果。

不同於傳統歐洲市場,台灣和亞洲其他市場的紅酒飲用量,通常遠超過白酒和粉紅酒;其中,白酒正逐年成長中,在台灣市場比例尤其高,但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的粉紅酒(Rosé)飲用量,大概到2017年,都不會突破1%。Vinexpo執行長Guillaume Deglise在報告時表示,粉紅酒「在台灣幾乎不存在,」引來台下一陣乾笑。

Rose wine bottles.jpg

許多人想到粉紅酒的第一直覺,大概是南法普羅旺斯那樣清新爽口的風格。普羅旺斯的酒呈淡粉紅色,口感舒服而簡單易飲,雖然沒有太多學問,但極適合炙熱的夏天午後享用。同樣位於南法的塔維(Tavel)產區,倒是比較少人知道,這裡是100%釀造粉紅酒的精巧產區,而且還是全法第一個只釀粉紅酒的AOC產區。塔維的酒,不但是太陽王路易XVI的最愛,更分別獲得法國名作家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與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青睞。不過,這裡的鮭魚橘色粉紅酒,和普羅旺斯的淡粉紅有極大的差異,不只是顏色,連風格都完全不同。

第一次來到塔維,是去年年底的事。時間是12月初的早上,我們一行人告別了豐滿而高酒精度的教皇新堡(Châteauneuf-du-Pape),迎著溫暖的冬陽來到清爽舒服的塔維。塔維位於隆河(Rhône)下游的右岸,介於亞維儂斷橋(Pont d’Avignon)和嘉德大橋(Pont du Gard)之間,就在南部大城亞維儂(Avignon)的西北方。這裡的葡萄品種與土質結構和教皇新堡幾乎如出一轍,土質主要可區分為以白色尖銳石灰岩披覆的Lauses土壤、被稱為Olivet的沙質土壤,和以鵝卵石為主的Vallongue土質。這三種土壤風格迥異,釀成的酒各有特色,也很容易分辨。

soils-248x300

和許多人認識的粉紅酒不同,塔維的粉紅酒其實蠻多層次風味的;這除了和土質有關,也和釀造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粉紅酒的釀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只有香檳區(Champagne)可使用的白酒調紅酒;第二種被稱為Vin Gris,是黑葡萄直接榨汁,釀成的酒帶有清淡的粉紅色,風味和白酒相去不遠,許多普羅旺斯粉紅酒是這樣釀成,清淡可口,多有鮮美果香;最後一種叫放血法(Saignée),這種酒是讓黑葡萄短暫泡皮,時間從數小時到一、兩天不等,萃取出顏色後,再進行榨汁,釀成的酒多半和紅酒一樣帶酒些許單寧和較為濃郁的顏色和風味,塔維屬於最後一種。因此,不同於普羅旺斯偏向白酒的風格,塔維粉紅酒倒是比較像紅酒,有些釀得好的塔維,甚至可以窖藏10年以上。

tavel-wines

傳統的塔維有規定酒精濃度,又因為釀造方式,這裡的酒通常要比一般粉紅酒來得重一些,酸度較低,但風味卻複雜得多,尤其多半酒莊習慣以一部分的自流汁(Free-Run Juice)搭配一部分的壓榨汁(Pressed Juice),讓釀成的酒兼具新鮮果味與複雜風味。而這種風格介於紅、白酒之間的塔維,反而能夠完美地襯托無法搭配紅酒的料理!我們在塔維的每一餐,都在體會這個道理。

造訪塔維的第一頓午餐,吃的是類似tapas的小量多樣buffet,從檸檬鮮魚到羊肉佐濃重肉汁,一應俱全;通常這種菜色多樣化的料理,是所有搭餐葡萄酒的惡夢,但我們手上的那杯塔維,卻應付自如,能夠為每道菜提出不同鮮味。晚餐來到距離亞維儂10分鐘車程的一星餐廳Serg Chenet,繼續試圖以塔維粉紅酒搭配全場,結果照例令人感到驚豔!主廚準備的肥肝前菜、烤蘆筍佐松露片、濃郁肉汁淋羔羊肉,和與獨一無二的清爽版馬賽魚湯,都和在場的每一款塔維搭配得天衣無縫。雖然早就知道塔維粉紅酒適合搭餐,這卻是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見識到塔維的厲害。它們是冰鎮單喝時可口,略為回溫時搭餐也完美的萬用酒,就連蒜頭和橄欖油也難不倒它們。

dish

其實我不懂粉紅酒為什麼如此難以推廣。台灣的酒商們幾乎不喜歡進口,但無論是適合暑假消暑解渴的普羅旺斯淡粉紅酒,或能夠一瓶搞定全餐的塔維濃郁粉紅酒,在我看來都相當討喜而可口,適合在家裡擺上一些備用。放膽買一瓶吧!搞不好你會就此改變對粉紅酒的看法!

*原刊於【風傳媒iCheers愛酒窩部落格】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