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一篇軟文,講得是那些透過生活點滴而累積的大小事,以及我們從中學得的道理(如果有的話)。我奢侈地倒上了一大杯Tondonia干白,再放上蕭邦的前奏曲,慢慢品味文章裡的哀愁與美好。
從第一晚與朋友外宿、第一次和心儀男生牽手、第一回在音樂中發現生命的美好、第一次與好姊妹大吵,到第一次因考壞而大哭、第一次在書中找到知己、第一次品嚐到著迷不已的美酒,然後是第一次痛徹心扉的生離死別,和第一次在對方眼神中找到可以棲身的角落……
那些書上沒教,卻也無法用讀的便透徹體驗的事情,只能靠生活的累積,才能慢慢發掘得知。喜歡也好,痛苦也罷,它們不會等到妳準備好了才出現。
15歲,第一次體驗到男女關係的複雜與曖昧;現在回想只覺得當下青澀而朦懂無知,但那時的自己,卻深信天長地久就要發生。
18歲,我第一次發現家庭與課業之外的霓虹世界,而那個讓我願意放棄一切並努力追尋的同儕熱情,如今看來不過是可一笑置之的過眼雲煙。
29歲,我頭一回感受到與至親永別的痛;那種食不下嚥、睡不安穩、無法正常生活的後悔與心碎,至今想起依舊淚流滿面,難以承受。但這就是人生。無論看過多少「生活教導手冊」,唯有自己走了一遭,才能體驗其中的錐心之痛。
一年後的我,帶著親朋好友的祝福,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新家庭;他無法彌補我心中的缺憾,卻給了我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愛。所以30歲時,我已有幸體驗了與另一半全然付出給彼此的愛戀。
過幾天即將迎接2016年,屆時我也要滿35歲。在生命中不遠的轉角處,還有什麼等著我?
是下一個生命的到來?另一個生命的消逝?更多變與不變,祝福或不悅?我無從得知,但也不再因那些未知而不安。無論生命是否有將我歷練地更成熟,更有智慧,或更懂得面對一切,我知道如今的我能夠慢慢地、慢慢地,學著在自己內心深處找到平衡點,沈澱,回歸,然後迎接…… Cheers, to life.
一定是蕭邦害我變得如此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