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收到了Wordpress寄來的年度報告,詳細統計出我的網誌一整年的流量、發表模式、熱門內容與訪客分析等資訊。網站巧心地以動態煙火顯示流量高低,流量高就愈發絢爛,流量低則…… 嗯,放得不高也放不漂亮。
由於我的網誌是11月9日才啟用,這份統計其實只有一個多月的效期,但打開報告時,我依舊滿心期待能看到如明晚台北101跨年煙火般,燦爛炫麗的煙花。好吧,從開站第一天看到最後一天,雖然有些美麗的煙火,但規模大概比較像是自家後院的廉價煙花。
對我而言,2015充滿了意想不到的變局:我終於開始了Diploma數個階段的考試,也開始從跨國企業的受聘員工,成為過去自己欽佩不已、但極端畏懼的自由業。「自由文字工作者」代表了什麼?薪水不固定、工作時間不固定,節流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開始汲汲營營地開源,成為自己的業務代表;這點尤其令我這薄臉皮感到尷尬不已。但這也代表了早上沒人吵,前晚熬夜隔天可以睡到中午,生活中更平添許多過去不曾體驗的有趣機緣。
文章的部分,倒是順暢許多。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選題或大綱只需跟自己交代,沒有總編要審核,但這也意味了沒有同事可給意見。好或壞,我得自己衡量,而讀者買不買單,就直接反應在稍早收到的這份年份清單。對,後院煙火的等級…… 這巨大的轉變,讓2015年對我而言,格外具有意義。
下午,和一同在業界打混的好姊妹聊完天後,我決定聽她的建議,也著手寫下2015年的葡萄酒;不是這年份的酒款,而是這年份喝到令我印象深刻的酒。她是第二年寫這主題,我則是頭一回;她走的是豪氣路線,我向來只會內心的分享。兩人截然不同,她說會很有趣,我也同意。好,那就來吧!當作回顧這超寫實的一年。

直搗人心的另類美酒:西班牙干型雪莉酒
這不是單一一支,而是一整個類別。雪莉酒(Sherry)在台灣向來買氣低靡,大眾市場難以接受這種具有古怪風味的加烈酒(fortified wines)。顧名思義,加烈酒是加了烈酒(通常是葡萄蒸餾而成的烈酒)而釀成的酒款。這類酒款酒精度約15.5%起跳,至高可到22%不等,而全部加烈酒的類型中,我又獨鍾古怪衝鼻的干型雪莉,如Fino(唸做「菲諾」)、Manzanilla(唸做「曼薩匿亞」)、Amontillado(唸做「阿蒙提雅朵」)與Oloroso(唸做「歐樓洛索」)。
Fino與Manzanilla氣味明顯,不過那股乙醛(acetaldehyde)的味道,恐怕連最懂酒的人也形容不出來是什麼。我直說好了,那是股需要訓練,才會愛上的味道。酒款口感帶鹹,有如吞進了一整口海水,酸度雖不高,但因甘油含量已蕩然無存,所以口腔收得緊緊的,更有嘗來酸澀的假象。聽起來不是什麼正面的詞彙,但一旦愛上,就難以鬆手。這種酒款與海鮮和西班牙tapas等重鹹口味的料理搭極了!
Oloroso則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其色深如桃花心木,香氣逼人,明顯而濃郁的甜美焦糖、咖啡、巧克力與各種堅果類香氣,足以讓人以為是甜酒。直到入口,你才會發現這酒竟然干得可以。而兼有乙醛風味與氧化焦糖甜香的Amontillado,則是兩種類型的綜合版。說實話,要把雪莉形容地令人著迷,大概有點像是要向外國人介紹臭豆腐一樣困難。你得親自試試才行,還不能只試幾次就罷手。但和我同樣戀上雪莉的飲家,肯定會同意我,這是全天下最美好的葡萄酒之一。為什麼?我不說了,你去試吧!台北許多西班牙tapas店都有,別忘了雪莉需要與餐點一同入口。

西西里印象派:古妃酒莊坎紀里干白酒(Gulfi Carjcanti)
今年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這款酒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喝到古妃酒莊(Gulfi)的美釀其實是去年夏天,但當時文章被擋,苦無報導之處。今年再次喝到,我又一次被迷惑。過去,西西里給我的印象,總是天候炙熱、葡萄完熟、高酒精度、高單寧觸感的黑達沃拉干紅(Nero d’Avola),但我忘了這座風格多元的小島,還有誘人的古老白葡萄品種,多種風土條件,以及高海拔葡萄園的優勢。
這款干白酒以夏多內(Chardonnay)、卡里坎特(Carricante)和阿爾巴內洛(Albanello)調配釀成,全數來自西西里南端、海拔400公尺以上的Campo葡萄園。種酒和釀酒過程我不多說,在舊世界,這些不是酒莊們炫耀的點。這款酒讓我感動之處,也不在於酒莊如何仔細處理葡萄或酒款,而是那股入喉時體驗得到的溫潤與感動。這支干白溫和細膩,酒精度嘗來僅約13%,酸度偏高但不尖銳,果味圓熟但不突出,引人入勝的,還有烘烤杏仁、乾果,與烤吐司的味道,但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那股圓順的平衡感。
每次品嚐這類酒款,我的腦海裡總是會浮現多種柔合色彩所組成的畫面,沒有主題,沒有主角,只有多層次的水彩所組成的和諧景象。酒莊的其它干紅與干白品質更佳,也更令人驚豔,但每每觸動我心的,其實是這支Carjcanti。有機會去試試吧,希望妳和我一樣喜歡。
酒莊官網:http://www.gulfi.it/
台灣進口商:路徑葡萄酒、粉絲團
風格類似的同場加映:Oriol Rossell, Vinya Vella Les Cerveres Xarelo, Penedes, Spain 2012(進口商:曜輝實業)

追憶杯中的他:穆薩酒莊
今年最震撼的一家酒莊,要獻給來自黎巴嫩的穆薩酒莊(Chateau Musar)。第一次品嚐穆薩,是今年九月。在那之前,我不確定自己該對於黎巴嫩酒抱持著什麼樣的期待。這是個對我來說太陌生、也太神秘的產區。想到黎巴嫩,我腦海裡浮現的畫面,只有從前炮火連天的首都貝魯特,與如今由敘利亞漂流至黎國的難民。
來訪的少莊主馬克・霍查爾(Marc Hochar)聽說我是頭一回喝穆薩,馬上興奮地抓著我,要我把每個想法與心情全部跟他說。他笑稱我是「穆薩處女」(a virgin to Musar),並說這種體驗一輩子只有一回,囑咐我好好珍惜。而坐在我與他之間的林裕森老師,也在一旁看戲看得起勁。從初階酒款開始品嚐,到酒莊最頂級的同名旗艦系列,而我的心情也從原本的半信半疑,到逐漸欣賞,接著充滿欽佩之情,最後是抱著滿心的感動,喝下最後一口酒,不吐。
這不是一家能夠被歸類為新世界或舊世界的酒莊,其酒款也無法被任性地貼上任何標籤。你可以試圖從產區、品種,甚至釀法來解析杯中酒,但當我喝到口中時,充斥我腦海的,不是氣味或口感,而是感動,滿滿的感動。酒莊的同名系列紅白酒與粉紅酒,普遍展現出陳年酒款那股洗盡鉛華的超脫氣質,特別是當晚品嚐到的「不存在的1984」年份酒,更別有一番風味。這故事,留著下次再說。

對我而言,品嚐穆薩的酒,像是在叫我放緩腳步,欣賞片刻風景。我想對於所有人而言,當晚的感觸尤其良多。釀酒人瑟奇・霍查爾(Serge Hochar,馬克父親)已於今年初去世,因此,我的「處女體驗」是充滿著在場認識他的人,對他的回憶與追思。同桌人對於這位傳奇人物說得有笑有淚,並讚不絕口,唯獨沒機會認識他的我,只能透過杯中酒,試圖了解他們口中的這位奇葩。
但我跟自己說,也許透過葡萄酒,才能最真確地了解一個人。我不知道無緣認識瑟奇・霍查爾的自己,是否會像同桌人一般如此欽佩他,但對於穆薩的酒,我很確定自己已經難以割捨,更難以忘懷。
酒莊官網:http://www.chateaumusar.com/
台灣進口商:維納瑞酒窖、粉絲團
喝一口就要感動不已的同場加映:Viña Tondonia Reserva, Rioja, Spain(同進口商)
其實,這一年嚐了好多美酒,真要列,怎麼列得完?我只想特別點出那些印象極深刻,並讓我深受感動的好酒。她們也許稱不上頂級,類型肯定也相當有限,但要一個人列出一年來印象最深刻的美酒,本來就很主觀,尤其私人。
這些是刻劃入我心的幸福之酒,每一口都提醒了我,身為葡萄酒飲者的我們,是多麼榮幸。音樂家以音樂和世界溝通,藝術家透過藝術品搭建人心橋樑,而釀酒人自然是透過多年的汗水與辛勤,才能端出這一瓶瓶美意。這是他們向全世界訴說的愛語,如果妳也能從中接受到幾絲情意,無論是多是少,我想都足以珍惜、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