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一部葡萄酒記錄片《葡萄酒世界》(Mondovino)聊的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對於葡萄酒產業的衝擊與影響。導演兼製片Jonathan Nossiter對於全球化抱持著悲觀的態度,帶觀眾見證了一些堅守風土的個性小農如何因全球化影響,遭到大型國際企業併吞的命運,又討論到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與米歇爾・羅蘭(Michelle Roland)如何以濃厚的單一味蕾橫行葡萄酒世界,試圖讓全球酒款風格愈釀愈單一的無奈現象。
甫2010年於臺灣上映後,這部記錄片讓許多葡萄酒愛好者看得心情大壞,氣憤激昂,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十年後,Parker勢力已不再,Roland受歡迎程度也大減,唯獨「全球化」依舊運行中,默默地型塑著如今的葡萄酒世界。
前兩天早上看到《The Drinks Business》的一篇報導。附圖是一位釀酒師開心地坐在紐西蘭北島吉斯本(Gisborne)的葡萄園裡,手拿一杯氣泡酒,接受採訪。新聞標題是〈紐西蘭即將釀造普賽克〉(New Zealand to Make Its First Prosecco)。對,你沒看錯,是紐西蘭,也是普賽克。這個原生於義大利、為了避免與當地同名氣泡酒混淆,而另將葡萄品種改名格萊拉(Glera)的白葡萄品種,已經從義大利橫跨千里途路,來到了紐西蘭紮根。
想當然爾,這過程不太順利,為避免對當地生態帶來驟變,這個準備釀造成普賽克氣泡酒的格萊拉無性繁殖系品種,正確名稱為VCR 101,需經過長達四年的隔離檢疫,因此直到今年不久前才終於釋出,運送到當地苗圃進行砧木嫁接,但距離真正釀出氣泡酒上市,恐怕還要好一段時間。不過,屆時酒款要叫什麼?普賽克(Prosecco)嗎?
許多人都知道,歐盟對於農產品的名稱有相當嚴格的規定。以葡萄酒而言,香檳(Champagne)只用作出產於香檳區的氣泡酒,雪莉酒(Sherry)只用作出產於雪莉(Jerez – Xeres – Sherry)產區的加烈葡萄酒。那麼,紐西蘭釀出的格萊拉氣泡酒可以在酒標上標出「普賽克」嗎?答案是可以的。
雖然歐盟明文規範,普賽克必須是釀自義大利維內托(Veneto)地區、以格萊拉葡萄釀成的氣泡酒,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即WTO)於2013年另外允許澳洲與紐西蘭釀造並以該名稱販售的權利,只要這些標上了「普賽克」的山寨版氣泡酒不賣進歐盟市場即可。

該計劃負責人興致勃勃地說,他已經想好了名稱,要叫公司為「紐西蘭普賽克」(Prosecco NZ),並歡迎任何有興趣的單位,加入投資。也許兩三年後,我們就會看到以格萊拉釀成的紐西蘭普賽克出現在市場上。
擁護義大利普賽克氣泡酒的人,可能會說這是山寨版,不值得一試。但說真的,我自己其實有點期待。Who knows,搞不好格萊拉葡萄能在純淨美好的紐西蘭找到另一片天地,釀出比原版普賽克更有趣的酒?姑且不論酒款的品質會如何,這難道不是為葡萄酒世界創造了更多變化嗎?試想希哈(Syrah)當初在澳洲生根時,眾人大概也不覺得澳版希哈(Shiraz)會闖出什麼名堂來。
《葡萄酒世界》推出十多年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是好是壞,我想已無法一言以蔽之,特別是全球化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將葡萄酒風味趨於「單一化」,就這個例子而言,其實正是完全相反的情況,也許……真的是也許,紐西蘭普賽克會成為大受歡迎的獨特氣泡酒也不一定。
全球化無可避免,無論是在各個產業皆然。釀酒業者必須兢兢業業地永遠釀出優質又具市場價值的酒,而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則可以擁抱並選擇全球化帶來的多樣性。但別忘了,我們也有必要繼續捍衛那些值得保存、不能夠被全球化浪潮併吞的獨特風味。
*新聞來源請點此,裡頭有更多資訊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