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品酒的甜蜜負荷

今天下午有幸參加了一場酒商為120款葡萄酒品評的活動,不過到了現場才知道當天的所有酒款都是紅的。熱愛品嚐葡萄酒的人,可能覺得我們的工作很幸福,有酒可喝,還有點車馬費可拿。但這天下午從一點開始到五點結束之前,幾乎所有的品飲者都快要吃不消,倒不是醉了,因為全會漱完口後就吐掉,而是有些免不了的困難得一一克服才行。

問題最大的是單寧(tannins)。單寧其實就是喝茶時嘴中偏澀的觸感,那不是味覺,而是觸覺。所以討論單寧時,我們注意的是單寧的觸感、強度多寡、與質地。紅酒單寧高,所以在喝到這種全紅的組合時,通常來到第三杯,就會開始出現口腔被咬住「打不開」的徵兆。這時需要些質地粗糙、能將單寧從舌苔與口腔內刮掉的法棍,或至少有些味道不重的食物,帶走殘留在口腔中的單寧。

DSC00125_mh1450880683538

再者是味覺麻痺。這其實就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的道理。全球紅酒雖然千百萬種,台灣市場進的特定價位帶卻總是那幾型,不外乎來自智利、西班牙、澳洲、阿根廷,或波爾多AOC,品種則聞來聞去都是滿載新鮮黑醋栗的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青到如草梗味的智利卡本內、軟爛熟梅如梅洛(Merlot)、辛香嗆辣的希哈(Syrah)、具有紫羅蘭幽香的馬爾貝克(Malbec),或其他調配品種。所以常聞到第五支就開始味覺麻痺,需要三不五時嗅嗅衣服聞聞手,替換一下鼻腔裡的空氣。

最不影響品評,但最影響觀瞻的,莫過於漱也漱不掉的「檳榔嘴」。台灣的評酒場合多半是年輕酒款(貴的老酒不知道誰要拿出來評),這些年紀輕輕就被祭上品評桌的酒,顏色多半深不透光,不是深酒紅就是紫如墨黑,漱個幾口,那些美好的花青素就這麼跟單寧一起黏上的唇縫牙間。偶一聊天笑了開來,整間工作室全是笑顏燦爛的檳榔嘴。幾年前在網路上找到可隨身攜帶的潔牙棒,不是薄荷狗骨頭,是尖端可折斷讓中間清潔液流出的綠色棉花棒。直到我忘了在哪裡找到它為止…… 所以現在一次品評多款葡萄酒時,我會特別帶上一隻牙刷和小牙膏。只是今天徹底忘記……

smile-122705_960_720.jpg

另一個當下不影響品評,但之後肯定會後悔莫及的,就是飢餓感!葡萄酒能與餐點結合不是沒有原因,因為酒中的香氣與風味容易令人聯想到美食,吐司、腰果、仙草蜜都還是小case,聞到美妙松露、鹹鮮肥美的東坡肉或伊比利火腿時,眼前卻只有噁心的吐桶與法棍的情景,相當不堪阿!那就像是家中寵物坐在腳跟前看著主人吃飯一般,眼前的食物一閃再閃,鼻間的香氣一聞再聞,卻怎麼都吃不到的道理是一樣的。痛苦阿!!再者,如今天下午攻克的「單寧山」,刮去了口中的油脂,所以工作結束後,總是特別渴求重鹹濃稠的高熱量食物。

下工後的今晚,直接與工作夥伴齊聚巷內燒臘店大快朵頤。燴飯、燒臘、油雞全部上桌,當然也少不了濃鹹多油的鬆軟烘蛋。開心的當下,我破了例,又是個以澱粉收場的晚餐。隔天站上體重機時,再來怒罵自己吧!

food-248432_960_720.jpg

不過…… 總是會有不過,撇開這些不談,我還是愛極了品嚐葡萄酒。她們多變的風味與細節,總是在你以為摸透了她們時,再次變化。我也熱愛多學習,品嚐不同酒款的異與同,以及了解崮中原因。所以和業內大多數痴愛葡萄酒的人相同,我願意承擔這甜美的負荷,在所不惜。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