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停止用對待法國傳統酒的眼光看待,就會發現這裡其實很美妙,充滿新穎而獨特的釀酒業者,和過去從沒被認真看待的優良風土……
充滿驚喜和地雷的隆格多克(Languedoc),曾是讓多數葡萄酒消費者感到陌生、甚至恐懼的法定產區,如今,卻是許多愛找高C/P值葡萄酒愛好者的寶地。
五歐元上的法國名橋
無論是對追尋陽光、沙灘和熱情的度假客,或對尋求文化之旅的背包客來說,南法的隆格多克,聽起來都像是天堂般的終極渡假美地。這裡終年有多達320天的熱情陽光,也有不少保留純淨氛圍中古世紀小城,更擁有多達八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DESCO)列為世界遺產的歷史文化古蹟;其中之一,便是如今印在五歐元上的嘉德水道(Pont du Gard)。
相較於布根地(Bourgogne)或波爾多(Bordeaux)等歷史悠久的產區,隆格多克的葡萄酒產區較為年輕,釀酒規範與風土人文特性都還在發展中,當地許多釀酒業者過去為求量,不惜犧牲品質,過去20多年來,已讓這裡蒙上生產劣級酒的臭名。但就像許多發展中的葡萄酒產區,隆格多克是個還在形塑、還在尋找自我身分,並不斷成長和進化中的地區;在這裡,許多現狀待改善,但前景其實相當美麗。
全球最大產區
隆格多克是球最大的單一產區,無論就量或面積來看,都沒有其他產區可與它相比;整個隆格多克胡西雍谷地佔地約26萬公頃,光是隆格多克的AOP(即原AOC)與IGP(即原Vin de Pays)等級,就占了全區葡萄園的12萬公頃。這些葡萄園每年貢獻多達三億四千公升的酒,占全法產量約30%,銷售也占全法超過一半。以釀酒業者來看,這裡全區高達一萬五千家釀酒業者,包括三千家獨立酒莊、三百家合作社與兩百家酒商。
身為超級巨大,也額外難以理解的產區,隆格多克很容易令人感到混沌不清。為提升當地葡萄酒形象,隆格多克的半官方葡萄酒協會Le Conseil Interprofessionnel des Vins du Languedoc(CIVL)於數年開始計畫能夠讓消費者較容易找酒選酒的特級園等級(Cru);要成為特級園等級,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無論是栽種或釀造的條件,都要比原本的AOP等級來得嚴格,釀出來的酒,品質自然較好。截至目前,這裡已經有四個Cru等級,分別是Corbières-Boutenac、Minervois La Livinière、Saint-Chinian Berlou與Saint-Chinian Roquebrun,另外還有九個產區目前正在發展成為下一階段的特級園。
比香檳區更悠久的氣泡酒產區
隆格多克分為四個省分,由北至南分別是嘉德、埃羅(Hérault)、奧德(Aude)與東庇里牛斯(Pyrénées-Orientales)。這四區剛好被緊鄰右側的地中海與位於左側的賽文山脈(Cévennes)所夾擊,形成一個綿延地中海約200多公里的狹長山谷;除此之外,賽文山脈南端較低矮的山谷,另有來自於右側大西洋洋流的冷空氣竄入。因為兩洋流與一山脈的影響,隆格多克的氣候條件豐富而多變,在地中海型氣候的海岸與谷地葡萄園適合種植熱愛炙熱陽光的格那希(Grenache)、慕維得爾(Mourvèdre)、卡利濃(Carignan)與希哈(Syrah),到了受洋流影響和靠近山脈的高海拔葡萄園,生長季較為冷涼,則適合釀造清爽優雅的葡萄酒;最有趣的例子,莫過於在一片紅酒海中的白酒產區──利慕(Limoux)。
因為靠近隆格多克山谷較內陸的地區,右邊稍受地中海洋流影響,左側則深受大西洋洋流吹襲,利慕剛好成為地中海型氣候與海洋型氣候相遇的地區。緯度也有貢獻,這裡的葡萄園多半位於海拔200至500公尺,生長氣候較為冷涼,因此不同於其他隆格多克流行的品種,這裡多半以晚熟的莫札克(Mauzac)、夏多內(Chardonnay),以及高酸度的白梢楠(Chenin Blanc)等白酒品種為主,酒款也多半是高酸清爽的氣泡酒和些許白酒。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利慕其實早在1531年便開始釀造氣泡酒,歷史要比香檳(Champagne)區來得悠久。這裡主要的氣泡酒為AOP Blanquette de Limoux(1938年成立)和AOP Crémant de Limoux(1990年成立)。和香檳釀造法相同,Blanquette de Limoux需要經過至少9個月的瓶中二次發酵(Second Fermentation),與90%或以上的莫札克,另外10%則為夏多內或白梢楠。莫札克是個爽脆、帶有青蘋果香氛的輕盈品種,和風味圓潤的夏多內,與高酸度的白梢楠,正好形成完美的搭配!AOP Crémant de Limoux同樣規定要經過瓶中二次發酵,唯品種的組成略有不同,是以夏多內為主,加上至少20%的白梢楠與些許莫札克,自2004年之後,也可以添加至多10%的黑皮諾(Pinot Noir)。釀成的氣泡酒較為圓潤親民,酸度較前者低,但品質同樣普遍上乘,包括大賣場已經進過的Antech、即將進入台灣的Maison Guinot和Chateau Rives-Blanques,單支零售價都落在10歐元上下,對照品質來看,其實相當划算。
「屬於我們的一年!」
利慕是少數在隆格多克區釀造氣泡酒與白酒的產區,絕大多數的當地酒莊釀的都是紅酒為主。幾乎每一家酒莊都會推出不過桶、只純粹表現格那希或希哈果香的清爽紅酒,相當適合搭配當地的地中海料理,每支歐元約莫二至五歐,非常划算!半數以上的酒莊,會另外釀造一、兩款經舊木桶發酵或陳年的旗艦紅酒。雖說是旗艦,價格和風味其實也還是相當親民可口。在這裡,隨處都可以有清爽的紅酒可喝,令人忍不住覺得當地居民真是非常幸福!
2013在全法國都是個慘淡的年份;無論去到哪裡,當地的酒農提到2013年,都會無奈地聳肩表示,這是個艱困的年份。因為產量少,因此選果與釀酒額外重要;對於禁不起淘汰太多果實的釀酒業者而言,釀成的酒款,品質更是無法安心。但對於隆格多克酒農,2013年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夏季較冷,秋季偏熱,但整體而言相當平穩;南法特有的陽光,讓這一年的葡萄得以獲得緩慢的成熟;多數葡萄農到近冬時才採收,釀成的酒多半擁有均勻飽滿的果香與恰如其芬的單寧表現。當地酒農說,「對於我們這種非經典的產區能夠獲得別處所沒有的好年份,當然要好好開心宣傳一番!這是屬於我們的一年!」
事實上,拜充足的日照與兩洋一山的影響,以及近年來力求高品質表現的釀酒業者,現今的隆格多克幾乎已經見不到壞年份。儘管隆格多克的葡萄酒產量還是位居全法第一,這裡的單位面積產率,其實是全法國最低的產區之一;平均每公頃3,300公升的產率,要比布根地的五千多公升與波爾多的四千多公升要來得低許多;而全區產量更在短短20年間,從29億公升銳減為15至20億公升之間,桶裝酒的出口與釀造也大量被品質較為精緻的瓶裝酒取而代之。
過去總以為南法的酒不夠優秀,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這次造訪,才發現這個看似混亂但其實充滿機會的產區,暗藏了不少有趣又新奇的優質酒。一旦停止用對待法國傳統酒的眼光看待,就會發現這裡其實很美妙,充滿新穎而獨特的釀酒業者,和過去從沒被認真看待的優良風土。也許,現在正是該拋下對於產區或酒標的成見,給隆格多克一個機會的時候。
*原刊於《酒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