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葡萄酒市場風景

前陣子收到了朋友贈予的《Debra Meiburg’s Guide to the Taiwan Wine Trade 2016》(中文暫譯《Debra Meiburg的臺灣葡萄酒市場指南2016年》),讓我像聖誕節早上收到了禮物的小朋友一樣,認真地在228連假的一個下午佐著美酒與陽光,一口氣讀完。說真的,對於這種市場報告書,沒投身於業界的人,可能興趣甚小,但對於我們這些在葡萄酒相關圈子裡打滾已久的傢伙,這本可是在還沒出版前,便已名聲遠播!

TWmarketguide_cover

臺灣首部葡萄酒市場研究書

這本由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即MW)Debra Meiburg MW所負責編撰的葡萄酒市場報告,大概可以說是第一本涵蓋規模如此廣泛並深入的臺灣市場分析書。長住香港25年的Debra,為多個亞洲市場撰寫市場報告已有數年,其專注的葡萄酒市場多以香港為主,但也寫過上海、北京與新加坡等區,全都是亞洲地區的關鍵葡萄酒市場。這是該系列叢書第一次以臺灣市場為主題,因此力邀住在臺灣的葡萄酒大師候選人Mark Pygott執筆,擔任編輯與市場研究專家,也找來了在臺灣葡萄酒市場深耕多年的葡萄酒講師林孝恂Ingrid協助。

這本市場分析書剖析了臺灣葡萄酒市場整體概況、消費者對於葡萄酒的心態、進口品項及比例分析、如何進入臺灣葡萄酒市場,以至於進口、經銷、賣場與餐飲通路等不同分銷管道,全數詳細列出,並討論不同的利弊、異同,是一本臺灣葡萄酒業者需要仔細瞧瞧的業內書,也是想進入臺灣市場的國內外葡萄酒生產者或經銷、進口業者可以仰賴的入門工具書。

red wine glass

識貨飲者打造獨特風景

臺灣葡萄酒市場發展至今,不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左右,品味已經相當成熟。多數葡萄酒飲家鍾愛布根地(Burgundy)與波爾多(Bordeaux)——其中前者更甚於後者,而其喜好與鄰近的香港和中國市場,更是截然不同。雖說臺灣和香港與中國市場有相似之處,三地語言相通,文化底醞也接近,但臺灣的葡萄酒偏好,其實遠比香港和中國更近似於日本葡萄酒市場。偏愛風格較為細緻清雅的布根地是一例,另一則是臺灣葡萄酒飲家對於小眾酒款的高接受度。

不同於香港和大陸常見的餽贈文化,臺灣市場的葡萄酒飲者對於葡萄酒本身所賦予的文化意涵較少。簡單來說,葡萄酒在臺灣多半不是拿來炫耀或彰顯身份地位用,而純粹是拿來享受的酒精飲料;臺灣飲者在意的多是酒款表現,而非酒標。書中引述臺灣葡萄酒作家林裕森的觀點,提到較多葡萄酒飲者是買酒自己喝,而非請客或餽贈,因此貴不貴氣不是重點,喝起來如何,以及是否有趣,才是購買的指標。只消看臺灣專業飲者近幾年熱衷的小農香檳(grower champagne)、侏羅(Jura)、雪莉(Sherry)風格,甚至是自然酒,便可窺見一二。而這對於來自非古典明星產區,卻端出傑出美釀的酒莊而言,何嘗不是個好消息!

jerez sherry bodega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非古典產區的葡萄酒的確需要大量行銷與介紹,但個性可親、信任自己味蕾,通常也相當識貨的臺灣飲者們,在品嚐過好東西後,多半不太理會酒款的「地位」為何,而遠在乎瓶內的酒質表現。這實在的態度,確實已為臺灣市面可見的葡萄酒品項,增添了不少有趣的風景。就這點而言,我還真是以身為臺灣人為傲,也很感恩Debra與Mark精準描述出臺灣這個小巧而可親的葡萄酒市場。

由於出版社在香港,加上這是本業內書,臺灣的實體店面恐怕無從購買得到,但相信書中受訪的酒商與葡萄酒相關業者們,應該很快會拿到一本。之後如果我有發現哪裡可供參閱,也會再補上資訊,與大家分享。目前可以在Debra的網站中買到。

1 則留言 追加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